近一周最夯的討論話題,就是網球選手詹詠然小姐,
因眩暈而放棄世大運混雙比賽,但是卻意外拿下美國公開賽女雙的冠軍,
我們今天要來談談什麼是眩暈(或是暈眩)症
眩暈就是暈眩,簡單來說就是天旋地轉的頭暈,
可能伴隨有噁心,嘔吐,盜汗,行走困難,頭有移動時,暈得更厲害!
比較常見的原因是:
1.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(簡稱BPPV):就是快速轉頭,抬頭,轉身等等造成的
2. 梅尼爾氏症:除了眩暈之外,還有耳鳴,耳脹,聽力異常,噁心嘔吐,平衡感不佳
3. 前庭神經炎:內耳的前庭神經炎,是噁心嘔吐,平衡感不佳
4. 高血壓,心臟病,糖尿病等疾病
5. 腦幹或小腦:平衡中樞
6. 生理性頭暈:如船上,或體操運動
7. 有毒環境中:油漆,酒精等等
8. 貧血:血液循環不良
9. 更年期綜合症:內分泌失調
10. 藥物的副作用:像是利尿劑使用不當,或是毛地黃可導致心律不整而頭暈
11. 頭部外傷:內耳迷路震盪,靜養和藥物治療幾天後痊癒
12. 病毒性感染:30~50歲是常發生的年紀
13. 心理或生理壓力引起
中醫調理,先養好肝脾腎.
以中醫的臟腑經絡上來看,腎開竅於耳,耳又屬肝膽,如是腎氣虧損或是肝膽經有熱,都可能引起耳病變,造成耳鳴及眩暈,因此肝腎陰虛亦可能是造成眩暈的主因之一。
想要預防眩暈就要先養好肝、脾、腎,肝主血脈、脾負責統血,氣血不足就會導致眩暈。而腎開竅於耳,內耳病變引發眩暈也與腎有關,所以治療眩暈、嘔吐,也著重滋補腎氣。
中醫重視陰陽平衡,依照體質常見眩暈的類型分為「肝陽上亢」、「氣血虧虛」、「痰濕中阻」、「腎精不足」四種:
「肝陽上亢」:症狀:情緒緊張、易怒、口苦
常見族群:個性急躁、高血壓患者
「氣血虧虛」:症狀:面色蒼白、疲倦無力
常見族群:女性、勞心上班族
「痰濕中阻」:症狀:胸悶、胃口差、倦怠
常見族群:喜食炸烤、辛辣、甜食
「腎精不足」:症狀:多夢、健忘、腰膝痠軟
常見族群:熬夜勞累、中老年人
每個人體質不同,可以先請中醫師依照個人體質調整藥方.
眩暈不難治療,只是造成的原因很複雜,要確定造成頭暈的原因,才能對症下藥,及早痊癒.改善生活作息、飲食習慣、適時的舒壓,大部分的眩暈都可以獲得控制.